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长期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运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发展绿色有机化学新反应和催化体系,成功应用于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在绿色合成反应创制和生物质能源化工等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6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 3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1项。
7月31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及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四方共建核聚变安全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合作协议,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杨海峰,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严天文、副主任毛亚虹,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哨兵、副厅长项磊,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王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田佳树,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绍章出席签约仪式。
协助院长工作;分管超导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聚变产业应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研究中心。
刘方 女,1981.11月生,博士,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胡劲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安徽省高校骨干领军人才,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校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校青年拔尖人才,校中青年学术骨干,现任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7月进入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2015年11月-2017年6月在KAUST催化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孔德峰,男,1985年8月生,博士,研究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科技开发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2015.02-2015.08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15.08-2015.09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