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日本九州大学先进能源理工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物理实验、聚变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太赫兹激光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磁约束聚变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文章30余篇,其中SCI一区3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著10余项,并完成两项专有技术的成果转化。现任国际聚变物理活动组织激光诊断专家组组长、国际等离子体激光诊断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多次受邀在重大国际会议做大...
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曾先后从事重离子治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基片自偏压特性、热等离子体炬裂解煤制乙炔、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产生机理、微波等离子体基础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基础及应用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目前主要研发方向包括:(1)微波等离子体辅助燃烧技术;(2)微波等离子体处理碳纤维;(3)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处理等。
副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13年年底入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并工作至今。2019年被评为副研究员。任职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项,合肥物质科学中心协同创新项目一项。作为学术秘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集成工程设计研究》。作为粒子控制负责人重点研究了芯部加料对氚自持及氚燃烧份额的影响的评估。长期从事磁约束等离子体粒子反常输运研究和聚变堆装置物理设计。目前已在国际主要等离子体物理期刊发表文章共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F,PPCF及...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安徽省115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致力于深部开采多场演化及致灾机理、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煤与瓦斯共采、煤炭安全绿色智能精准开采等方面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提出了深部高应力煤层群开采演化失稳模式、多源多...
李寒旭,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院长。 作为主持人先后承担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8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子课题、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十余项,承担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委托科技开发项目近30项,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中安联合煤化、齐鲁分公司、宁夏能化等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装置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