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1960.6-):男,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院长、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创建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筹划成立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为我国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良骥(1978—),男,安徽潜山人,矿山灾害与环境监测治理专家,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省高水平导师、博士生导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执行院长、院士办主任、科研部副部长(正处级)、省级GIS教学团队负责人、第四批安徽理工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安徽理工大学矿山测量学科方向带头人。
韩厚祥,男,1986年9月生,安徽岳西人,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10-2016.09 ITER访问学者。
穆朝民(1977-),男,安徽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获博士学位,具有军委后勤保障..部某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后工作经历,现为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安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安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安徽省通风协会理事、力学协会激波管分会理事、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理事。
张展,男,1986年7月生,博士,副高级研究员。2017年韩国Uiduk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至2017年韩国Uiduk大学电气能源学院高级研究人员;2018至2019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2019至今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高级研究员。
卢棚,男,1988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02-2014.01、2015.10~2017.09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